员工风采
陕焦公司化产一车间的“老中医”
中医,主要通过“望闻问切”的办法,探求病因、病性等,而在陕焦公司化产一车间也有这么一位“老中医”,通过这“四诊合参”的方法,维护着现场设备的“健康”,他就是有着38年工作经验的杨师傅——杨伯伦。
“望”:观气色
杨师傅高高瘦瘦,50多岁的他有点驼背,走路双手背后,不紧不慢,见谁都是笑意盈盈。杨师傅每天上班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现场巡检设备,观察设备的表面情况,这就叫“望诊”。有次在现场打扫卫生,看见杨师傅不停地换着姿势往初冷器上段看去,不知所以然,便上前询问,“杨师傅,这是看什么呢?”“二号初冷器上段下油管蒸汽清扫管道有漏点,得上去确认一下。”待检查后,发现确实是蒸汽阀门法兰垫子有蒸汽溢出,随后立即联系钳工处理。正是杨师傅的及时发现,减少了蒸汽的消耗。杨师傅的每次“望诊”都能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,管道有漏点、阀门手环松动、泵缺油、现场死角卫生等,他经常说:“转一圈就是要发现问题,把现场情况了解清楚,才能更好地安排今天的工作。”
“闻”:听声息
有时,杨师傅会在设备前站很久,弯着腰,背着手,一会换一个方向。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,其实,他这是在听设备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。通过声音判断设备运行情况,杨师傅可是高手,有一次交接班期间,杨师傅刚到岗位,便听见1#煤气鼓风机声音沉闷,他迅速判断出风机有问题,并联系车间领导紧急倒风机,将1#鼓风机倒至2#鼓风机,在对1#鼓风机检修时,发现鼓风机的联轴器已经变形。正是他的这次判断,避免了1#煤气鼓风机因故障停机。
“问”:问症状
“小寇,白班氨水泵房忙不忙,放了多少焦油?”“杨师,今天焦油量还可以,已经放满一罐,现在正在放第二罐……”“一会接班了注意看一下氨水分离槽的油位,再注意废液槽泵的运行,白班让仪表检查过了,中班注意观察。”每天提前20多分钟到现场,询问“症状”,已经成为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。同时,交接班他会事先了解上一班设备的运行情况、有没有存在的问题、没干完的工作、需要协调的事情等等,以便安全有序地开展当班工作。用他的话说,只有将各种情况了解清楚,才能“对症下药”,保证系统平稳运行。
“切”:摸脉象
切诊,指用手触摸,借此了解“病情”。杨师傅说:“对待设备要有感情,有时候光用眼看是不行的,要亲手感受设备,才能知道运转是否正常。”只见杨师傅用他那一双巧手在设备上摸一摸,就能知道设备电机温度高不高、振动大不大。记得,一次中班刚吃完下午饭,对讲机里便传来杨师傅的声音:“中控,中控,通知电工过来检查电捕水封液下泵电机……”我们赶到现场好奇地问:“杨师,你是怎样知道是泵的电机有问题,该通知电工而不是钳工?”只见杨师傅不急不慢地说:“你们来摸摸电机的温度,是不是摸着都烫手,刚一开泵电机温度就迅速升高,肯定就是电机有问题。”电工到场检查后确实是电机的问题。靠着这样的方法,每次他都能提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。
正是通过“望闻问切”的方法,杨伯伦能够快速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,及时掌握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,并及时解决。“只有做到心中有数,遇事才能不慌不忙。”这是杨师傅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。在他的传授下,岗位上的每个人都掌握了这种“中医”手艺,并很好地运用到安全生产中,确保了生产系统“安环稳长满优”运行。(王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