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
十年蜕变 幸福马村——韩城矿业公司帮扶村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的十年
一个村落,承载一群人的记忆;一个村落,书写一群人的故事;一个村落,印证一群人的奋斗。岁月轮转,寒暑交替。历代马村人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,从贫穷到富裕,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现代文明的洗礼,不断描绘着村庄的历史发展新蓝图。
——题记
秋风送爽,瓜果飘香。走进中国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澄城县冯原镇所辖的马村,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。搭眼望去,家家户户门前宽敞的巷道上一地金黄,铺满了数千亩玉米地丰收的粮食。
村民成关海乐呵呵地邀请笔者到家里一叙。宽敞的客厅,精致的布置,讲究的摆设,新农村新变化令人振奋!
成关海说:“今年种植的8亩玉米喜获丰收,40亩花椒果实累累,养殖的30头生猪将出栏,全靠*的*策好、各级*组织和*的支持,以及韩城矿业公司的持续帮扶,我们马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,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摆脱贫困
“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地处黄龙山脚下,洛河之滨,三面临沟,地貌属高原沟壑地带,降水偏少。全村辖8个自然村,21个村民小组,1035户3602人。”马村*委*、村委会主任成云浪介绍。
十年前,马村还是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。那时,村民虽然种了不少地,但是因为缺水,只能靠天吃饭,更没有其他经济作物。村民的生活没有保障。
国家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全村有423户1518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看到乡亲们穷,脱贫致富积极性不高,成云浪很着急,他和村干部给村民开会说:“我们得找对脱贫路子,发展产业,拔掉穷根。”
成云浪说:“要充分发挥基层*组织和*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,把国家的扶贫*策,以及省、市、县、镇对贫困户的扶持*策宣传好,让大伙儿都能享受上,要走出一条马村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”
于是,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帮扶单位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、渭南市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队员早出晚归,在各种场合,用各种形式,向群众宣讲易地搬迁、产业扶贫、兜底保障、医疗救助、教育资助、科技引导*策……
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宣讲过后,大部分村民反应平平,尤其是在与贫困户增收最相关的产业扶贫方面,大伙儿的目光都聚焦到了*员和村干部身上。
看出端倪的成云浪决定从自己做起,早想种植温室大棚的他,在冯原镇**的支持下,带领村干部去山东寿光学习大棚栽植技术。学成归来自掏腰包搞大棚种植,半年后,大棚里的有机蔬菜卖出了好价钱,很多贫困户看在眼里跃跃欲试。
澄城县脱贫之星马村村民成夏娃回忆说:“2014年,学习了国家产业扶贫*策,看到成*开了好头,种植大棚心里有了底气。在镇上和村两委的帮助下,申请了5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。韩城矿业驻村工作队,又帮助争取小额贷款3万元,加上自筹的2万元,果蔬大棚顺利建成,成为马村第一批经营大棚的贫困户。”
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。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,马村的产业“蛋糕”也越做越大。短期内,大部分村民像成夏娃一样,利用贴息贷款、小额贷款,搞起了种植、养殖,走上了致富路。
生活之变
2012年马村开启脱贫之路,2016年率先在全县脱贫摘帽,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8人全部脱贫。这其间,15户搬迁户得到妥善安置,851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,127人享受兜底保障。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,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。
成孝明今年种了40亩庄稼,养了28头牛,其中已卖掉11头,纯利收入8万元。两个出嫁的女儿,多次好言相劝60岁的父母放下农活,到城里享清福。可成孝明舍不得养育他的土地,要再干几年。
有着15年养牛经验的成孝明说:“10年前,种庄稼收成没保证,自己养牛有经验,但没钱也没*策,只能受雇于他人。多少个夜晚,为一家人的致富梦彻夜难眠。2012年,借扶贫*策的东风,利用贴息贷款,开启了自己养牛之路。从养4头到40头牛,日子从穷到富,没过几年就把小康日子的梦想变为现实。”
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都富才算富。被村民推选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成孝明,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给其他养殖户传授技术方面。如今,他已带领10多户乡亲靠养殖致富。其中,同村的建坤原来在西安做化妆品生意,得知*惠农*策好,养牛效益好,就回村跟着成孝明学技术。今年他养了近90头牛,在马村规模最大。
脱贫户张李平家有6口人,原来居住在张家坡偏僻的破旧房屋,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规定,他符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*策。2018年,家里只掏了1万元,拿到了澄城县100平方米的毛坯房钥匙。张李平感激地说:“是国家的扶贫*策,让两个老人方便就医,两个孩子有机会在县城读书。”
村里同样享受搬迁安置*策的还有张振军、雷发财等15户。他们住进了县上或镇上的安置房,依然靠勤劳的双手,创造着幸福生活。
马村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在外打工工作不稳定。韩城矿业得知这一情况后,在2019年的招工简章中,将澄城籍45岁以下男青年纳入招工范围,先后把6人招到矿区工作。脱贫户成冰冰到下峪口矿工作了3年,现在还当上了班长,成了入*积极分子,每月上万元的工资收入,让整个家庭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。
乡村巨变
这十年,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,基础设施明显改善,乡村文明长足进步,行路难、用水难、通讯难、就医难等得到彻底解决,昔日的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,也收获了金山银山。
提起十年前马村群众的处境,成云浪记忆犹新,他说:“2012年,得益于国家的扶贫*策,马村部分村民从沟底、坡头等老旧的居住区域陆续搬迁新村,统一规划的新村建设因缺产业、缺钱、缺水,村道、巷道没有硬化,没有下水管网。虽说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,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改变,不想再过穷日子、渴望小康生活的乡亲们既无助又无奈啊,‘脸朝黄土背朝天’,‘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’就是当时村民的真实写照。”
后来,韩城矿业公司进驻马村,对尖岨新村每家每户的下水管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,同时还针对各家的卫生间制定了统一的改造标准。施工队按照设计方案在新村修建了3.2公里的下水排污管网,家家有了标准卫生间。与此同时,渭南市人大机关为马村争取项目资金,在村里修建了机井房和水塔,新装了变压器,全村人不再为用水和用电发愁,仿佛一夜之间,幸福指数就跟上了城里人。
目前,在澄城县和冯原镇的大力支持下,在帮扶企事业单位的资助下,马村一共打了11眼机井,建成2个抽水站,衬砌灌溉渠30公里,铺设输水暗管20余公里,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,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。此外,道路交通、电力设施、通讯网络、快递网点实现全村覆盖,马村人真正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。
马村依法选优配强两委班子,新班子成员老中青搭配干劲足,*员群众心气高,干群想在一起、干在一处。近几年,先后建成了1个扶贫产业园、2个互助资金协会,3个标准化卫生室,成立了21人的保洁队伍。疫情期间,红白理事会专门指导各家从简办理红白喜事,协调邻里关系。同时,结合乡村振兴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,以多种形式引导村民转变观念,弘扬文明新风,村容村貌、乡风文明大为改观。
马村先后被授予渭南市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“市级卫生文明示范村”,陕西省“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”。成云浪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,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。韩城矿业荣获“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,时任驻村第一*裴西俊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
幸福答卷
这十年,马村建立健全了“村集体+合作社+产业园”的模式,把国家*策、闲置资源与合作社品牌、技术优势结合起来,建设现代农业园区,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果、特色蔬菜等产业,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了村集体牵头组织,合作社运营管理,产业园示范带动,脱贫户年年分红的格局。
目前,马村经济林产业规模6000亩,主要发展优质苹果、冬枣、樱桃、花椒和蔬菜等产业。其中,苹果2600亩,樱桃400亩,连片温室大棚150座350亩。相关的果蔬储藏交易、智能玻璃大棚、科技培训等五个功能区相继建成使用。除3户兜底户外,其他脱贫户通过入园区务工、参股园区建设等全部参与其中。
近五年里,在县、镇、村共同努力下,在韩城矿业倾力帮扶下,2019年,马村建成第一个集体经济实体——存储能力为3000吨的果蔬冷库;2020年建成智能玻璃大棚项目;2021年建成智能预冷冷库项目;今年,马村面粉加工厂项目即将投产。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,产业效益不断提升。韩城矿业作为省级定点帮扶单位,积极助力,共投入620余万元帮扶资金,资助马村产业项目建设。年年与马村签订消费帮扶采购意向书,拓宽市场销路。
“两个冷库的储存能力共计4800吨,不但能存放咱村丰收的果实,还能承揽代储代销业务,年净利润达二三十万元,仅冷库这一项每户年均分红1000多元。”成云浪介绍冷库运营给村民带来的收益,满脸笑容。
这十年,马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。马村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增长到1.2万元,村民钱袋子更鼓了,村集体家底更殷实,乡村文明气象更新。一张张笑脸流露出乡亲们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朴实淳厚、耕读传家的马村人,在西北野战军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色土地上,续写着一个个奋斗者梦想成真的故事,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多种经营产业园,每一条路、一口井、一寸土地,都映衬了从决战脱贫攻坚、决胜全面小康到实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迁。
时值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走在马村干净整洁的巷道上,绿树红花随风摇曳,乡风文化随处可见,乡村公园、运动广场、文化戏台热闹非凡,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和美景象。马村,这个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,正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。(陈凤鸣 张国胜 刘伟 程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