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创新
陕钢集团创新研究院研:王小东和他的发明专利
“我可以接受失败,但绝对不能接受没奋斗过的自己!”这是陕钢集团创新研究院研发管理高级经理王小东的座右铭。凭借着一股不怕困难的劲,他成功发明了“一种屈强比≤0.8的MG500级锚杆钢及其生产方法”,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“亲力亲为”与“趁热打铁”是王小东的显著标志。他从事技术岗位工作10余年来,一步一个脚印,扎根一线,躬身实践,深入探索,每逢研发生产时,总是全程跟踪轧制过程,先后成功解决新品研发过程中关键元素控制、精准设计冶炼、气体含量把控、组织性能调控等工艺难题。
在锚杆钢开发初期,面对产线调试频繁、工艺控制难、延展性差等问题,他开启24小时全天候在线监控模式。为了“趁热打铁”总结经验,在现场跟踪过程中,他总会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详细记录,在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,通过反复总结、提炼,全过程跟踪锚杆钢生产30余次,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稳定产品质量,有了发明专利“一种屈强比≤0.8的MG500级锚杆钢及其生产方法”的灵感:传统的生产方法锚杆钢屈强比指标不达标,钢筋强度指标越高,屈强比越难达标,那么是否能够有什么改进方式呢?
为了验证内心的疑问,王小东不断地请教行业专家、查找相关资料、查阅相关论文、现场做实验……一有时间就钻研,找相关知识来验证自己的方案,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研发生产线上度过的,经常在锚杆钢产线上一呆就是一整天,到晚上12点半才回家,即使是回到家中,一有新的想法,他就立刻记录下来,生怕过后忘记了,为的就是把这个方案做得更加完美。
一个多月后,他终于设计出屈强比≤0.8的MG500级锚杆钢及其生产方法方案,并在领导和团队的帮助下,顺利通过国家专利局的修改、答辩。历时16个月,王小东终于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。“在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回复之前,我内心是很忐忑的,会有焦虑和不安,但是当收到授权通知书的那一刻,什么辛苦、焦虑都烟消云散了,觉得以前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王小东感慨地说。
获得一项国家专利,并不能阻止王小东探索的脚步。除了该发明专利以外,他带领团队人员提炼布局了“一种多用途棒材冷剪前辊道盖板装置”“一种屈服强度650MPa级以上高强度抗震钢筋及生产方法”“一种700MPa级高强度低屈强比热轧带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”等多件专利,扎实落实了“产品研发+核心关键技术保护”的要求,提出了基于螺纹钢生产线生产Φ50mm-Φ70mm圆钢的解决方案,为进一步开发大规格圆钢奠定了基础,填补了省内空白。
“人很随和,做事认真、坚持执着。”身边的同事这样形容他,只要是他喜欢做的,决定做的事,他都会一直坚持做下去。他带领的线材研发团队,个个身手不凡,是同事眼中一群了不起的“钢铁战士”。他竭力做好“传帮带”,落实品种工程师负责制,将线材研发团队业务骨干人员与品种钢产品一一对应,培育线材研发科技创新青年人才队伍,做到因人制宜、人尽其才,黄鹏、金培元等90后先后成长成才,主要承担H08A、ER70S-6等重点研发课题并负责产品开发和质量管控,全力提升产品实物质量。
王小东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开发制定YQ-82B、JQ-ER70S、JQ-H08A等客户定制化标准8项,焊丝钢ER70S-6Φ6.5mm母材经一次拉拔后可以达到0.8mm;线材拳头产品 YQ-YL82BФ12.5mm,实现24小时急速出厂发货,通过去钒降锰、控轧控冷,吨钢降本40元/吨;酸洗YL82B产品实现工艺合金降本30元/吨;焊接用钢盘条 H08AФ6.5mm,实现吨钢降本46元/吨,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260余万元。(王仲凯)